伊凡雷帝杀子的介绍

2024-05-18 15:11

1. 伊凡雷帝杀子的介绍

由俄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上半期最伟大的画家,伊里亚·叶菲莫维奇·列宾(1844—1930年)所创作的油画。这幅画原名叫《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儿子》。画家选择了这样一个情节精心描绘:沙俄的伊凡雷帝在一次与他儿子争执时,用手中的笏杖猛掷过去,不幸击中儿子的头部,鲜血如注……这一偶然的暴烈冲动致使后继者送命,伊凡顿悟这绝后的可怕举动,立刻上前搂抱住垂死的儿子,睁大恐怖、悔恨交加的双眼,他想求儿子饶恕已无济于事,兽性和人性同时显示在伊凡的身上。为了增强画面的恐怖感,画家有意采用了深重的红色调。背景阴暗,以加强前景的恐怖气氛 。红色的地毯,映出这幕血腥的击杀。

伊凡雷帝杀子的介绍

2. 伊凡雷帝杀子了吗﹖

有的人说杀人有的说没杀但是普遍认为杀了
       伊凡雷帝,一个暴戾残忍,又在俄国历史上颇有建树的皇帝。他完成了俄罗斯统一大业。也断送了留里克皇朝的命脉。一个在宫廷斗争的血雨腥风中长大,孤傲多疑,冷酷无情的人。1547年,年届十八的伊凡四世加冕成为俄罗斯的第一个皇帝,戴上了象征皇权的莫诺玛赫皇冠。在其淫威下,清除了有碍自己皇权的权贵,进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改革,成为俄历史上著名的暴君,也得了“伊凡雷帝”的称号。伊凡雷帝的时代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。到晚年,他更加暴戾,由于儿媳皇太子妃在房间里只穿了一件衬衣,他认为不成体统,违背了妇女穿衣不得少于三件的规矩,暴跳如雷,掴了儿媳妇几个耳光。已有身孕的皇太子妃又惊又气之下流产了。皇太子便以此与父皇理论。儿子的诘问,他以为是忤逆,便操起手中尖尖的御杖向儿子额角戳去。御杖是用北极动物---
        独角鲸的牙齿制成的。独角鲸的牙齿是被称为“上帝的牙齿”。顷刻间,太子倒下了,殷红的血流在太子粉色的缎袍上,流在绮丽的地毯上。伊凡雷帝被自己所闯的大祸惊呆了,他慌忙抱住儿子,然而,太晚了,随着太子眼中落下的那滴冷泪,双目中生命的光泽渐渐暗淡,,,,,,。留里克王朝的社稷终因伊凡雷帝的一击而断绝。 
        俄国著名画家列宾创作的这幅名为《伊凡雷帝杀子》的油画就是抓住了太子濒于死亡的时刻,刻画出伊凡雷帝惊恐万状,悔恨不已的神情:在灰暗压抑气氛笼罩下的画面上,奄奄一息的皇太子伊凡头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胸前,伊凡雷帝惊恐地搂着儿子,他用一只苍老的、血管突出的手抱着伊凡的身体,另一只手紧紧按住儿子流血的伤口,试图挽回儿子的生命,但死神已经快要降临了,儿子的身体软绵绵地支撑
        在地毯上,用一双绝望而宽恕的眼睛看着衰老的父亲,而伊凡雷帝的双眼中充满着悔恨,两人的眼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,整幅画有着一种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。画家有意采用了深重的红色调。背景阴暗,以加强前景的恐怖气氛。红色的地毯,映出这幕血腥的击杀。画家集中刻画伊凡的瘦脸上,瞪着两只惊恐万状的大眼珠,那种不可逆转的杀子之痛,预示着伊凡统治将临灭亡,也向世人展现残暴的沙皇注定失败的原因

3. 伊凡雷帝杀子的历史背景

伊凡四世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任沙皇(沙皇即凯撒之意),16世纪俄罗斯的专制统治者。他生性残暴,17岁时杀死握有实权的摄政王,自立为帝。曾毫不留情地屠杀所有反对他的政敌,镇压叛乱、绞死主教,最终失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。但是从历史角度看,他在统一和治理国家等方面建有卓越功勋。这个政权是建立在恐怖基础上的,所以世称他为“伊凡雷帝”即“ 恐怖的伊凡”。列宾所处的时代,是俄国历史上最恐怖和最黑暗的时代。

伊凡雷帝杀子的历史背景

4. 伊凡雷帝为什么杀子?

最普遍的一种说法如下:
从1581年起,伊凡雷帝开始怀疑太子有夺取皇位的野心,多疑的性格使他越来越不能平静,父子关系也因为他的提防而紧张起来。
有一天,伊凡雷帝看见伊凡太子的妻子叶莲娜只穿着一件薄裙在皇宫中出入,这违反了当时俄国妇女至少要穿三件衣裙的规定。伊凡雷帝勃然大怒,动手打了儿媳,使已经怀孕的叶莲娜因惊吓过度而流产。
伊凡太子知道后,对父亲大吼大叫,伊凡雷帝也非常气愤,一边大骂着。你这个可耻的叛徒。,一边举起手中的铁头权杖向儿子刺去。然后就如同列宾笔下《伊凡雷帝杀子》中的惨状一般,伊凡太子因伤势过重结束了年轻的生命。

另一种说法:
俄罗斯历史学家斯克伦尼·尼科夫却有另一种看法,他认为伊凡父子有过激烈的争吵,但伊凡雷帝只不过用权杖在儿子身上敲了几下,并不致于造成太子的死亡。
太子伊凡原本就有恙在身,再加上丧子和恨父,心情极度悲伤,以致癫痫病发作引起了并发症导致死亡。因为伊凡雷帝在争吵前几天所写的一封信中曾提到:“儿子伊凡病倒了,今天他仍在病中。”所以,伊凡应该是病死,并非被伊凡雷帝失手杀害。

5. 《伊凡雷帝杀子》讲的是什么故事?

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有一幅作品《伊凡雷帝杀子》。这幅画堪称列宾的一个杰作。
从这幅画上我们看到,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——伊凡雷帝,一只苍老的手抱着奄奄一息的亲子伊凡,另一只手摁住儿子流血的伤口。伊凡皇太子已无力支撑自己的身体,眼里仅存着一丝绝望。伊凡雷帝目光呆滞,脸上流露出懊悔与无可奈何。整个画面在昏暗、静寂、沉重的气氛笼罩之下,使人感到窒息。
列宾的这幅作品,叙述了一个悲剧故事。
晚年时期的伊凡雷帝,性情乖戾,疑心重重。他时常感到太子伊凡有欲夺皇位之意,父子关系日愈紧张。这一日,伊凡太子的妻子叶莲娜仅穿一件薄裙在宫内走来走去。叶莲娜的衣着,违反了宫廷传统的服饰惯例,伊凡雷帝见后大发雷霆,伸手打了儿媳叶莲娜。叶莲娜受到这突然的惊吓,使刚刚怀孕的胎儿流产了。伊凡太子闻听此讯,当即勃然大怒,痛斥伊凡雷帝施暴。伊凡雷帝无法容忍儿子的指责,举起手中铁头权杖向伊凡太子刺去,权杖正中伊凡的太阳穴,顿时鲜血直流,不久,伊凡太子就一命归西了。
对于伊凡雷帝怒杀亲子的说法,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。
前苏联的一位历史学家曾指出,伊凡父子确曾发生过激烈地争吵,但是伊凡雷帝只是在伊凡太子身上敲了几下,并未造成伤害。太子伊凡的死,是因其爱妻遭辱、胎儿流产与憎恨其父的多种原因导致心理压抑,最终患病不治身亡,与伊凡雷帝的行为并无直接关系。
看来,太子伊凡的死因还需要深入研究。

《伊凡雷帝杀子》讲的是什么故事?

6. 《伊凡雷帝杀子》讲的是什么故事?

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有一幅作品《伊凡雷帝杀子》。这幅画堪称列宾的一个杰作。从这幅画上我们看到,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——伊凡雷帝,一只苍老的手抱着奄奄一息的亲子伊凡,另一只手摁住儿子流血的伤口。伊凡皇太子已无力支撑自己的身体,眼里仅存着一丝绝望。伊凡雷帝目光呆滞,脸上流露出懊悔与无可奈何。整个画面在昏暗、静寂、沉重的气氛笼罩之下,使人感到窒息。列宾的这幅作品,叙述了一个悲剧故事。
晚年时期的伊凡雷帝,性情乖戾,疑心重重。他时常感到太子伊凡有欲夺皇位之意,父子关系日愈紧张。这一日,伊凡太子的妻子叶莲娜仅穿一件薄裙在宫内走来走去。叶莲娜的衣着,违反了宫廷传统的服饰惯例,伊凡雷帝见后大发雷霆,伸手打了儿媳叶莲娜。叶莲娜受到这突然的惊吓,使刚刚怀孕的胎儿流产了。伊凡太子闻听此讯,当即勃然大怒,痛斥伊凡雷帝施暴。伊凡雷帝无法容忍儿子的指责,举起手中铁头权杖向伊凡太子刺去,权杖正中伊凡的太阳穴,顿时鲜血直流,不久,伊凡太子就一命归西了。
对于伊凡雷帝怒杀亲子的说法,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。前苏联的一位历史学家曾指出,伊凡父子确曾发生过激烈地争吵,但是伊凡雷帝只是在伊凡太子身上敲了几下,并未造成伤害。太子伊凡的死,是因其爱妻遭辱、胎儿流产与憎恨其父的多种原因导致心理压抑,最终患病不治身亡,与伊凡雷帝的行为并无直接关系。看来,太子伊凡的死因还需要深入研究。

7. 伊凡雷帝杀子的原因是什么?

是其暴戾的性格和疑神疑鬼的心态,促使其不小心将儿子杀死。
伊凡雷帝17岁亲理朝政以前,先是他的母亲倒行逆施,接着不明原因的暴亡,然后是贵族们每天火拼厮杀,从这种尔虞我诈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伊凡四世,过早地目睹了宫廷生活的黑暗和丑恶,在他的性格中埋下了暴戾多疑的种子,因此性情凶残独断专行且手段残酷,因而得名“雷帝”。更因妻子早世而加深。
从1581年起,多疑的性格使其怀疑太子有夺取皇位的嫌疑,父子关系紧张起来。有一天,伊凡雷帝看见儿媳叶莲娜只穿了一件薄裙在皇宫中走来走去,违反了至少要穿三件衣裙的惯例。勃然大怒,动手打了儿媳,使已经怀孕的叶莲娜因惊吓而流产。其儿子对伊凡雷帝大吼大叫,伊凡雷帝也很生 气,不自觉的举起手中的铁头权杖向儿子刺去,正好刺中了儿子伊凡的太阳穴,致其死亡。


扩展资料

俄罗斯画家伊里亚·叶菲莫维奇·列宾于1885年年创作的布面油画《伊凡雷帝杀子》是其采用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的作品之一。真实描摹俄罗斯的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,并以此表现艺术家对社会历史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崇高的理想追求,体现出浓郁的人道主义关怀和爱国主义的忧思。现收藏于俄罗斯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。
该画作所绘的是在灰暗压抑气氛笼罩下的画面上,奄奄一息的皇太子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胸前,伊凡雷帝惊恐地搂着儿子,他用一只手抱着伊凡的身体,另一只手紧紧按住儿子流血的伤口,儿子的身体软绵绵地瘫在地毯上,用一双绝望而宽恕的眼睛看着衰老的父亲,而伊凡雷帝的双眼中充满着悔恨。两人的眼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,使得整幅画有着一种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。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伊凡雷帝杀子

伊凡雷帝杀子的原因是什么?

8. 伊凡雷帝杀子的原因是什么?

伊凡四世在领土扩张方面很有作为,他先后吞并了喀山汗国(1552年)、 阿斯特拉罕汗国(1556年)和西伯利亚汗国(1579年),还打败了克里木汗国,俄国的领土向东大幅推进,蒙古人从此不再成为威胁。他在其中一些战役中亲自上阵,勇敢作战,并提出了"连续打击敌人"、"在野战中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出发点"等策略。此外,他吞并了大诺盖汗国和巴什基尔亚,使北高加索许多民族归顺俄罗斯。他在1558年发动了立窝尼亚战争,企图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,这场战争打了四分之一世纪(1558~1583年),消耗了伊凡一生大部分精力,波罗的海主要国家都卷入其中,俄国由于孤立无援,终于失败,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的夙愿直到100多年后由彼得大帝完成。伊凡四世内政方面的策略,除了上述的铲除大贵族、扶植中小贵族,加强中央集权之外,还有重要的一点,就是重申伊凡三世时关于农民必须在尤里节才能离开地主的规定,并充实了一些条款。俄国向农奴制的泥潭中又陷进了一步。在伊凡四世在位期间,"沙皇"成为俄国君主的正式称谓(这一称号来自俄国人对拜占庭君主的称呼,伊凡三世已经使用过这一称号,但尚未固定下来)。